天越热越要防这件“要命事”:中风,已成为我国第1位的死亡原因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一篇重磅论文,其中分析了1990-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含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

    脑中风又叫“脑卒中”,主要是因为脑内动脉狭窄,或者是出现闭塞和破裂等情况,进一步就引起脑血液循环发生了障碍,时间久的话还会导致大脑永久性功能障碍。

    而临床上,脑中风又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两种,我国大约12秒就会有一个人患上中风,每21秒就有人死于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

    说起中风,在很多人心目中,它多发于中老年人,且多发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

    其实不然。实际上,一年有两个脑中风发病高峰期,即气温在0℃以下的寒冬,以及在32℃以上的盛夏。

    后者这种由高温导致的脑中风,俗称“热中风”。

    大热天!千万要警惕“热中风”
    在“三伏”天气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可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从而损伤脑血管内皮,影响脑部血液的供应。再加上空调风、喝冷饮等造成的冷热不均,热中风自然成为了三伏盛暑的高发病。

    总的来说,夏天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性就越大。尤其是已经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中老年人,是热中风的高发人群。

    当然,脑中风不仅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一大疾病,它更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为事业、生活打拼,熬夜加班、过度劳累、压力剧增、情绪过于紧张激动等,都可能会诱发脑中风。

    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脑血管问题,或家中有亲人得过脑中风,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更容易中招!

    其实无论是哪种中风,大家都该提高警惕。毕竟中风一旦发作,那可是很凶险的!

    据统计,每21秒就有人死于中风。脑中风不但发病突然,可威胁生命安全,还有一部分人即使抢救过来,也常留有后遗症。

    这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是一个长期负担。发病后一年内仍需要家人照顾起居的患者不在少数,更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终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风虽说来得突然,但是我们也有办法防它。

    预防中风2大招,早知道早受益
    1. 控制为先

    一般来说,中风的致病因素,有些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如年龄、性别和遗传)。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严格控制住那些可控因素。

    在所有可控因素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中风的三大推手。因此要预防中风,大家首先要控制好你的血压、血糖和血脂。

    还有,多项研究表示,高钠摄入也是导致国人中风发病率之高的重要因素。说白了,就是中国人吃盐太多了。

    因此,控盐也是预防中风的一大环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的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注意:除了食盐本身,还要警惕调味料、加工肉、腌菜等所含的盐分。

    2. 动静结合

    中风还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预防中风,我们还要做到“动静结合”。

    静心度夏,遇事戒躁忌怒,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静”指要心静。建议大家要保持心情平和、心态乐观,避免情绪过激,因为狂喜、暴怒、过于兴奋等都可能诱发中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