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在休息,实则伤气血!看看你中了几条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会有意或无意地“休息”自己,但一些习惯表面上看似放松,实则会对身体的气血产生损害。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一旦气血亏损,整个人就会变得疲惫、乏力,甚至出现各种慢性病症状。以下几种“伪休息”方式,看看你中了几条?
经常刷短视频
无形中耗伤心神
短视频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人休闲的“标配”,但在看似放松的过程中,内心其实是高度紧绷的。频繁刷视频会让大脑处于高度刺激状态,感官不断接收新的信息,造成心理疲劳。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即心神主导人的意识和情绪,过度消耗心神会让心气耗散,气血亏损【1】。
经常刷短视频的人,可能会出现头昏脑胀、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质量差等问题。想要真正放松,不妨放下手机,去做些舒缓身心的活动,比如读一本书、冥想,或是与朋友面对面交流。
经常胡思乱想
精神内耗,伤气耗血
现代生活压力大,不少人习惯性地胡思乱想,对未来焦虑、对过往遗憾,甚至会不断地假设、担忧。中医认为,脾主思,过度思虑会伤脾。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康直接关系到气血的生成【2】。胡思乱想不仅加重了大脑负担,还会导致气血亏虚,尤其容易引发脾虚的症状,如面色萎黄、疲倦乏力、消化不良等。
要摆脱这种精神内耗,可以试着进行深呼吸放松,或定期做一些冥想训练,让自己逐渐学会控制思绪,不被情绪牵着走。
过度运动
透支体力,损耗气血
“适度运动有益健康”,但当运动过度时,身体的气血不仅得不到补充,反而会因过度消耗而损伤。中医讲究“动静结合”,认为“劳而不倦”才是最佳的状态。过度运动会导致体力透支,甚至可能损伤肌肉、关节,耗费身体气血,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人群【3】。
适当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气血循环,但不宜盲目追求强度和时间。日常的快走、瑜伽、太极等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帮助气血运行而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长期卧床
静极则衰,气血不畅
有些人认为长期卧床能够“静养”身体,但过度静止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反而加重身体的不适。中医讲究“动则生阳”,气血运行需要适当的活动来推动,长期不动则会使气血瘀滞、阳气不足【4】。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血液循环变慢,进而出现四肢无力、精神萎靡、胃肠功能减弱等症状。
如果是因为身体虚弱而需要卧床,不妨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促进血液流动。每天做几次缓慢的起身动作或进行腿部抬升,可以有效帮助气血流通。
渡康医疗温馨提示: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不仅仅在于“休息”,而在于如何有效地“动静结合”。上面几种表面上的“休息”,其实是在无形中消耗着我们的气血,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调节身心,避免这些误区,才能让身体真正得到充足的休息,气血充盈、健康常伴!
相关文章
- 全面认识老年心理健康与科学应对策...2025-07-08
- 大脑会“生锈”!叶酸真的能帮老人...2025-07-08
- 八个步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2025-07-01
-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早...2025-07-01
- 老年居家健康宝典:预防疾病,提升...2025-06-24
- 老年疾病早知道,健康生活更长久2025-06-24
- 脑出血后怎么康复治疗2025-06-19
- 重度颅脑损伤恢复过程2025-06-19
- 头痛反复发作?中医教你辨证调治,...2025-06-17
- 头疼别烦恼!试试中医这三招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