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康医疗提醒您:气温骤变,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类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的高,因此是属于一种人们应该高度警惕的疾病,对于这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大家一定要全面了解,及早做好预防工作,远离疾病困扰。
    为什么秋冬季心脑血管容易发病?
    秋冬季虽然天气变得凉爽,但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季节。据有关医学部门的不完全数据显示,清爽的秋季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率的69.5%,秋季为过渡性季节,气候从夏天到冬天。感官是完全不一样的。秋天的寒冷和温暖天气经常重复。天气又冷又热,使心血管病患者无法适应。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逐渐减弱,很容易出现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
    在秋冬季节,天气会变得异常的干燥,呼吸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身体里面的水,再加上日常供水不足,导致血液粘度过大,进而使血流不畅,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冬季室内外温差相对比较大,血管容易出现收缩严重的情况,容易使血管壁粘连逐渐脱落。当血液流向狭窄区域的时候,斑块容易形成血栓。
    我国心血管疾病超过2.7亿,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种类的心血管疾病,约75%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40%的严重残疾,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我国每年发病9590人,每天400人,每隔10秒钟就有一人因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以脑卒中为例,我国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第一年复发率为30%,第五年复发率为59%。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的在恶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如出现心悸、肢体短促、听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应提高警惕。
    肥胖的人
    肥胖症除了脂肪过多外,还常伴有血胆固醇过多,这给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疾病的隐患。因此,肥胖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避免暴饮暴食,多余摄入的卡路里很可能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造成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
    另外,要避免过度吸烟喝酒,吸烟和饮酒可造成血液循环和内脏器官的损害,导致血流阻塞、血管痉挛,并最终可能导致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
    1、小心着凉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
     2、不要蒙头睡觉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
    3、选对外出时间 
    在冬季,老人应睡眠充足且要定时,要“早睡晚起”。一般认为,老人冬天睡眠时间7至9小时为宜。冬季老年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
     5、避免剧烈运动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这就是致命的危险。
    心脏是人生命体的动力,血管则是传输动力的纽带,老年人切勿忽视冬季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冬季纵然是各类疾病的高发期,但只要合理预防,安全过冬不是问题。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