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制约国产医疗器械“上位”?
近年来,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水平有所提升,但原始创新能力依然不足,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究竟是什么在制约国产医疗器械“上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相关业界人士,为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把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介绍,“我国医疗器械尚未掌握整体上原创的产品。比如,虽然自2013年起国产支架就已占据3/4的市场份额,但原创性产品并不在我们手中,只是进行了一些局部或细节性的改进。”霍勇委员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可能会有好的创意,但他们对器械的临床需求和应用中的不足,不如医生了解得清楚。提高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水平需众人划桨,不能让医生成为看客。
霍勇委员说,应该出台扶持政策、投入科研资金,鼓励临床医生参与医疗器械研发。“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该院规定医生的创新成果归自己所有,所产生的效益80%归医生个人。”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即使是质量上等、价格合理的国产医疗器械,进入医院的比例仍较低。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种植牙为例,基本以进口为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原院长俞光岩表示,这里有多重原因,比如有的厂家或销售部门售后服务较差,患者和家属更多要求使用进口医疗器械等等。俞光岩委员建议,我国应该出台政策,促进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如设立国产医疗器械研发的科研基金,大力支持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加强企业与医学研究人员的科研合作等。同时,也应通过医保政策调节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强化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使用国产医疗器械的意识。
同时,虽然国产设备的质量较过去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目前还缺乏整体性的质量评价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亚辉提出,目前医疗器械领域还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质量评价报告,这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焦红提出,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大力推进企业质量体系建设。“医疗器械售后服务、质量持续跟踪等,都是企业质量体系涵盖的内容。”提高医疗器械质量,需要企业、使用者和监管方互相促进,共同完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池慧介绍,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人才队伍严重不足,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各级医疗器械监管部门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增加编制,扩充医疗器械行政监管人员队伍,以强化国产医疗器械的质量监控。
相关文章
- 全面认识老年心理健康与科学应对策...2025-07-08
- 大脑会“生锈”!叶酸真的能帮老人...2025-07-08
- 八个步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2025-07-01
-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早...2025-07-01
- 老年居家健康宝典:预防疾病,提升...2025-06-24
- 老年疾病早知道,健康生活更长久2025-06-24
- 脑出血后怎么康复治疗2025-06-19
- 重度颅脑损伤恢复过程2025-06-19
- 头痛反复发作?中医教你辨证调治,...2025-06-17
- 头疼别烦恼!试试中医这三招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