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康复器材行业发展分析

    康复器材前景广阔的原因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康复器材的发展要从运动器材的发展谈起,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运动器材的厂家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增长,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之后,由于工艺相仿,一些生产运动器材的企业开始把触角伸向康复器材,但是康复器材行业比较特殊,个人使用的情况仍然是少数,而大多数使用康复器材的是一些康复医院、养老院、训练室等等。


      郭凡礼指出,这也导致了我国康复器材市场发育不成熟,可以说还处于发展的起步期。目前,国内康复器材的上市公司有信隆实业、中路股份,而这两家企业的主营业务如出一辙,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自行车销售,除了这两家企业,国内基础医疗器械龙头鱼跃医疗也是康复护理和医用供氧系列医疗器械的专业生产企业,其康复护理产品占到公司总体收入的七成左右。


      除了这些企业,国内其他康复器材企业还有深圳好家庭和福建万年青,不过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康复器材只是公司业务的一小部分,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国内的康复器材前景广阔。郭凡礼表示,不论从国际市场来讲还是从国内市场来讲,康复器材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大有可观,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加速了消费升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康复器械。其次,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社会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6亿,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也已经达到1.6亿,而这些老年患者中,约有一半需要护理服务。第三,我国还有各类残疾人口约7000万,约占我国总人口的5%,这两类人群之和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0%左右,可见需求非常大,也正是如此大的需求使得康复器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发展仍面临三大瓶颈


      康复辅助器具行业作为跨制造业、服务业的新兴业态,既有改善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等身心障碍人士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作用,又能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但是其行业发展仍然面临三大突出问题。


      首先,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在社会保险方面,我国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商业保险都还没有建立起对应康复辅助器具,并且适合大众需求或职业伤害所形成或个性化特殊需求的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在社会福利方面,康复辅助器具针对伤残军人的优待制度、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补贴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看来,中国康复辅助器具资金保障体系还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安排。


      其次,服务体系不完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经民政部门资格认定的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机构仅310多家,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少部分分散在中等城市,县级地区和农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全国取得假肢矫形器制作职业资格的人员仅1100多名,与肢体残疾人的比例约为1:28000,大幅度低于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比例水平,存在专业服务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


      第三,国内产业发展滞后。目前,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的中高端市场基本上以国外产品为主,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大部分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档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一定高规模的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企业仅100多家,相当于美国企业总量的3%,德国的6%,行业没有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链。
     
    脑神经康复设备-经颅磁治疗仪包括:经颅磁电疗仪(脑循环系统电疗仪)、经颅磁刺激仪(rTMS经颅磁治疗仪)、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小脑顶核电刺激仪)、经颅超声电疗仪(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根据不同原理区分。了解更多请拨打全球电话:400-605-6669  手机:18032211191  15333117258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