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丨那些你必须知道的文化养生知识

    图片


    浮云集。

    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

    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节气简介




    图片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纷纷破土而出。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而中国部分地区也进入春耕季节。





    节气习俗




    图片


    中国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的习俗,人们会将纸绘制的白虎放在堂前祭拜,用肥猪血喂之以保平安。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熏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蒙鼓皮顺雷神”等习俗。







    气候特点




    图片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惊蛰养生




    图片


    惊蛰过后,人体也会随着阳气上升而出现上火、便秘、口腔溃疡等问题。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病菌也开始滋生,各类流感和传染性疾病变得活跃起来,要注意谨慎防范。同时,阳气上升易使肝阳上亢,引起失眠、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惊蛰养生,应遵循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顺肝之性,助益脾气。


    图片

    图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