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杀手”——脑卒中

    脑卒中,也就是中风,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是最常见的重大慢性疾病。调查显示,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且每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报告指出,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男性卒中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第3位,女性排名第2位。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这一疾病负担日趋严重。



    高血压是造成卒中最重要的因素

    调查显示,中国是卒中发病最年轻的国家。西方国家卒中的发病年龄差不多是在73-75岁,我国的发病年龄平均在63-65岁。而且从2000年后,我国卒中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高血压是造成卒中最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4到6倍,目前我国有2.7亿高血压患者,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不理想,尤其是控制率还不到10%。

    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卒中发病率则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呈现显著的加速下降趋势。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组织专家系统分析了1900年以来美国卒中死亡率下降可能的原因,认为过去几十年里,这些显著的改变主要归功于对高血压的控制。

    脑卒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两级预防是关键

    脑卒中预防比治疗重要,研究证据表明,80%以上的卒中是可以通过危险因素的控制来实现早期预防的。专家指出,卒中的预防分为两级: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卒中的一级预防就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轻体重;严格戒烟;限制饮酒量;每星期保持足够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级预防

    卒中的二级预防就是在卒中发生后通过药物控制或其他治疗手段避免再次复发。除了仍需要继续控制危险因素之外,还需服用的药物主要是抗血栓药物,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都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服用,并且要定期到医院复诊,避免未经医师指导而自行停药或减量。

    卒中抢救关键:早期症状识别

    卒中一旦发生,若不及时发现和救治,将留下严重的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卒中救治的第一步就是快速判断是否发生了卒中,为抢救赢得时间。


    卒中发生时主要表现可通过以下现象判断:

    1、突然出现的一侧嘴角流口水、不能说话或说话含糊不清。

    2、突然发生的一边(左边或右边)胳膊和腿没有力气(抬不起来、无法行走或站立、拿东西不稳)。

    3、突然出现的一侧面部麻木或没有知觉。

    4、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头晕、看东西不清或有重影。

    5、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

    6、突然的意识丧失。

    只要出现上述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无论症状持续时间长短,都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尽快到有“卒中中心”的医疗机构就诊。

    卒中治疗关键:黄金4.5小时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