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饮食中肉、鱼、蛋类食物占比增加,膳食中过量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给健康带来了隐患。此外,吸烟总人数的不断增多、吸烟量的持续上升等共同导致了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上升。目前,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因此,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即危险因素的防控,需受到我们进一步的关注。
一.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近年来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超重、吸烟或其他不良习惯、心理社会因素等,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可控因素。
1、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且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数据显示,约8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则增加4倍;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者是无糖尿病患者的3倍,且糖尿病患者并发的冠心病发病年龄较早,预后也相对较差。
2、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冠心病发病率显著相关,随着血压升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3、超重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向心性肥胖更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实际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增加不仅与重度肥胖有关,在“正常体重”范围上限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就开始增加,随着体重增加,危险性逐步增大。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中国人BMI上限为22.6~23.9。可以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4、心血管疾病死亡在吸烟群体死亡中占比达35%,位居第一。冠心病发生风险与吸烟指数(每日吸烟量×烟龄)相关。每天吸烟大于、等于或小于20支烟的人群冠心病发生风险分别提高7.25倍、2.67倍、1.43倍。吸烟者心肌梗死发生风险较不吸烟者高出1.5~2.0倍。
5、还有很多传统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不良饮食习惯,包括过多的热量摄入导致超重和肥胖,过多的胆固醇摄入引起血脂紊乱,过多的盐摄入导致血压不稳等。另外,冠心病发病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美国白人和非白人的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绝经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为非绝经女性的2倍。
6、社会环境、工作状况(如高压状态)、个人情绪反应(如抑郁、沮丧和敌意)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有关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跟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家族中早发(40岁以内)冠心病者,其子女冠心病的发生率升高5倍以上;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冠心病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提示冠心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7、但近年来,临床及基础研究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冠心病患者并不具有这些危险因素,其发病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糖化血红蛋白、促凝因素、D-型人格、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D-二聚体、牙周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高度相关。
二.如何控制危险因素?
1、饮食:高血压患者应低盐饮食,一天盐量控制在4-6g;高脂血症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少油、少调味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的种类以及饮食量,不随意添加零食,两餐中间可加食水果。总而言之,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
2、药物:按医生要求规律服用降压、降脂、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不随意停服、更换药物。病情波动时需及时就医,调整药物。
3、情绪:多参加户外活动,丰富生活,放松心情,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态平和。工作压力大时,选择合适的减压方式。
4、运动: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舒缓的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拳、健身操、爬山、慢跑和游泳等;尽可能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量的运动,每天可以坚持30分钟,时间不要过长。
当然,控制体重、合理减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少吸烟、少喝酒等,也是控制危险因素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 全面认识老年心理健康与科学应对策...2025-07-08
- 大脑会“生锈”!叶酸真的能帮老人...2025-07-08
- 八个步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2025-07-01
-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早...2025-07-01
- 老年居家健康宝典:预防疾病,提升...2025-06-24
- 老年疾病早知道,健康生活更长久2025-06-24
- 脑出血后怎么康复治疗2025-06-19
- 重度颅脑损伤恢复过程2025-06-19
- 头痛反复发作?中医教你辨证调治,...2025-06-17
- 头疼别烦恼!试试中医这三招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