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5个鉴别要点!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其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实际上,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如何区分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呢?
症状表现
相同点:
-幻觉:两者都可能出现幻觉,但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幻觉多为短暂且与情绪状态一致。
妄想:双相情感障碍在躁狂期可能出现夸大妄想。
不同点: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期:情绪低落、消极幻听。
躁狂期:情绪高涨、夸大幻听和妄想,言语过多并与人互动。
行为:相对安全,无攻击性。
精神分裂
幻觉:常见多种幻觉(幻听、幻视等),难以区分真假。
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妄想内容荒谬。
语言:自言自语、内容与环境无关。
行为:大吵大闹、打人毁物等,行为危险。
无论是狂躁期还是抑郁期,双相情感障碍都可能伴有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跳跃等),但精神症状与情绪有关,可能是在情感高涨或低落时产生,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
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的情绪症状缓解,精神症状也会随之缓解。如果不是在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时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不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则比较顽固,与情绪无关。
首发年龄
双相情感障碍
通常在20岁以上首次发作。
精神分裂
多在22岁以下首次发作,男性在18-25岁,女性在25-35岁。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起病年龄要明显小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
起病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
遗传因素:家族史明显。
生物学因素:神经内分泌、生物节律异常。
环境因素: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触发。
精神分裂
遗传因素:家族史明显。
脑结构异常:如脑室扩大、皮质萎缩等。
环境因素:童年创伤、社会压力、药物滥用等。
与双相情感障碍相比,精神分裂有着更为明显的慢行发展性病史
间歇发作期
双相情感障碍
周期性发作:抑郁或躁狂发作后自行恢复,间歇期情绪正常。
病程:发作间隔时间不定,可能为几周或几个月。然后循环发作。
精神分裂
持续性或发作性:症状可持续或间歇发作,缓解期常有残留症状,社会功能下降。
病程:慢性发展,病情随时间推移可能加重。
双相情感障碍发作的周期性比较强,精神分裂的病程则多为持续性进展
全面认识老年心理健康与科学应对策...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