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常陪伴 可降低老人抑郁风险
王奶奶今年65岁,外人看来挺幸福。年轻时在文工团跳舞的她,退休后也经常跳广场舞,精气神都不错。但最近因为走楼梯时不小心摔成粉碎性骨折,王奶奶陷入了抑郁,笑容不再,经常唉声叹气,坐在轮椅上,不爱出门,食量减少,睡眠也不好。儿子把母亲推到平时跳广场舞的地方,王奶奶却说再也不想看到那些人跳舞了,甚至情绪激动地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泪水不住地往下掉……对此,心理专家提醒,老人因角色转换、健康问题、空巢生活、死亡恐惧等问题容易陷入抑郁,家人应重视老人心理健康。
警惕心灵“感冒”
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起病年龄在55或60岁之上的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为轻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身心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
由于抑郁使情绪长期低落,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中科院的调研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人大约15%患有抑郁症。有关资料表明:55岁以上老年人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0%~15%,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50%~55%。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患抑郁症的人数相对增加。
01
寝食难安、思维迟缓要引起注意
1. 躯体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某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约有80%的患者有睡眠障碍,主要是中段和末段睡眠差,可伴有入睡困难和噩梦,少数睡眠增多。
2. 情绪低落是抑郁障碍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生活没有兴趣、高兴不起来,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还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70%以上的老年抑郁患者可有焦虑和激动,表情紧张、惶惶不可终日。老年患者对忧伤往往不能很好表达,有时躯体焦虑完全掩盖了抑郁,也有患者无故抱怨别人对他不好,或对身体疾病的关注超过了实际得病的严重程度,经常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和过分的担心。
3. 生活中的兴趣明显下降。原来喜欢的事情都逐渐放弃,什么都懒得干,甚至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生活没有意思、活着没有价值。
4. 自信心下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无用、有罪等。
5. 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自觉“脑子较前明显的不好使”。轻者交流时问多答少,严重者无法交流。
02
如何避免抑郁症
一是要丰富自己的生活,可以继续学习,参加一些活动如阅读、音乐、舞蹈、书法、园艺、棋类等,既丰富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
二是要注意身体健康。每天合理饮食、合理运动,长期吸烟、饮酒的老年人应逐渐减量、戒断,因为戒烟、戒酒是保护脑神经、长寿、益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定期体检、参加健康普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家属更要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以消除孤独、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三是要实事求是评价自身健康状况,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生死。对身体过分担忧的老人,可以到正规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消除焦虑感和紧张感。
相关文章
- 全面认识老年心理健康与科学应对策...2025-07-08
- 大脑会“生锈”!叶酸真的能帮老人...2025-07-08
- 八个步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2025-07-01
-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早...2025-07-01
- 老年居家健康宝典:预防疾病,提升...2025-06-24
- 老年疾病早知道,健康生活更长久2025-06-24
- 脑出血后怎么康复治疗2025-06-19
- 重度颅脑损伤恢复过程2025-06-19
- 头痛反复发作?中医教你辨证调治,...2025-06-17
- 头疼别烦恼!试试中医这三招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