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电磁场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影响

                                                      交变电磁场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影响

    李义召 宋成忠 崔贵祥 谢遵伟 朱士文
     
    【摘要】目的 观察系统康复配合交变电磁场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系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交变电磁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采用《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的标准,进行治疗前、后运动发育比值的比较;采用ADL评定表进行治疗前后的ADL评定,计算有效值。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比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组运动发育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系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交变电磁场治疗,CP患儿各项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交变电磁场治疗有助于CP患儿运动功能的提高,改善其康复预后。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交变电磁场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of alternat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on motor function in cerebral palsy(CP) patients. Methods 64 patients who suffered C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rapy group(n=34) and control group(n=30). Both groups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Meanwhile, therapy group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alternat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with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and ADL rating scale before and after 1 month by the same doctors. Results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Rehabilitation;Alternat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1993年WHO报道发达国家发病率为2~3‰,我国脑瘫患病率为1.86‰[1],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CP的病因很多,既可发生于出生前,也可发生在出生时,还可发生于出生后。早产、窒息、核黄疸是CP最常见的三大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对于CP的治疗,一般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推拿、按摩、针灸和理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发现电磁场作用于生物体后,在生物体内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磁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各类电磁治疗及生物磁场技术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探讨进一步提高CP的康复治疗效果,我们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交变电磁场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和住院的CP患儿64例,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25例,女9例;平均年龄(38.5±17.1)月;痉挛型24例,手足徐动型6例,混合型4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6.7±18.3)月;痉挛型22例,手足徐动型5例,混合型3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自然过程制订康复训练方案,两组均采用Bobath及Vojta手技为主的运动训练,结合OT、PT、针灸、按摩和药物治疗,每次30min,每日1~2次,1个月为1疗程,每周6d。主要康复训练方法包括头部控制训练、上肢和下肢的手法训练、站立行走训练以及有选择的作业治疗、言语和认知功能训练。
    治疗组同时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患儿取坐位或半卧位,带治疗帽;每个治疗体磁感应强度为3~9mT(低档),频率50Hz(误差±2%),每次20min,每日1次,12d为1疗程,共进行2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3d。
    1.3 评定标准 评估标准采用《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的标准[2],进行治疗前、后运动发育比值的比较;采用ADL评定表[3,4]进行治疗前后的ADL评定,计算有效值。ADL评定表共50项,满分100分。≥5岁的标准:ADL评分=100分;<5岁的标准:ADL评分=实际年龄×20。ADL有效值=(治疗后ADL评分/治疗后ADL标准评分-治疗前ADL评分/治疗前ADL标准评分)×100%。治疗前后所有患儿的评定均由2人组成的评定小组进行。程度分级:轻度:ADL评分降低35%以下;中度:ADL评分降低35%~50%;重度:ADL评分降低50%以上。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无效:有效值<30;②有效:有效值30~50;③显效:有效值>50;④正常化:大运动基本接近同龄儿童,无异常姿势,生活活动基本正常。
    1.5 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运动发育比值对比和两组间用配对资料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比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组运动发育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治疗组在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2)。
     
    1 64例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比值

    评定时间             运动发育比值                 P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      0.61±0.05         0.58±0.04        >0.05
    治疗后      0.85±0.03         0.76±0.02        <0.05
    P值          <0.05              <0.05

     
    2 64例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正常化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4       5       10     15     4       88.2
    对照组    30       1        6     11     12      60.0
    P值                                            <0.05

     
       
     任何CP都无法自然痊愈,必须早期发现并经过长期的康复治疗,才能将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CP患儿的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并非永久固定不变。婴幼儿的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90%在6岁前完成,3岁以前发育最快)。若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可获得最佳疗效。脑组织具有多重功能特性和许多神经环路,一旦承担某种活动的主要脑区受损,其功能可由未受损的其他区域替代和代偿。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处于未成熟阶段,脑组织各部位的功能尚未专一化,这一特点奠定了早期康复能取得更佳疗效的基础和可能。人类大脑神经细胞在一生中并未全部使用,正常情况下只有部分神经突触经常受到刺激,阈值较低,呈易被使用的活化状态,而相当一部分的阈值很高,不易被使用,处于休眠状态。若能受到反复刺激后,这些突触的阈值可逐渐降低,被活化和使用,并可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重组一个神经细胞功能集团的网络系统[9]
    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患儿经过系统康复治疗,运动发育比值均有明显提高,ADL评分明显提高,说明对于CP患儿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可促进其神经系统发育,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交变电磁场治疗是利用一定强度的时变磁场在生物体内诱发感应电流,以此刺激神经组织,达到治疗神经损伤的目的。这一技术又称为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许多研究结果表明TMS技术不仅在研究大脑皮质的神经分布、探查中枢运动传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近年来已有报道将TMS技术应用于各种脑损伤包括CP的运动功能康复。Ilic等[5]最近报道利用大脑可塑性,采用可操纵的TMS技术可为慢性运动功能缺损的患者提供有用的康复治疗措施。
    近年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脑可通过训练和运动再学习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重组,使其功能得到恢复。目前认为,甚至在病理条件下,成人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功能特征可通过行为的或药物的或其他因素的作用而发生改变,亦即大脑具有可塑性[5,9]。磁刺激皮质运动区可直接兴奋大脑皮质运动中枢,也可兴奋皮质脊髓束以至肌肉的整个运动系统,使原来不活跃的突触变为活跃的突触,对运动传导通路有促进作用,能促进突触生成和皮质功能的重建,从而达到运动功能康复的目的;Montagna等报道,阈下剂量的TMS可易化H-反射,超剂量的TMS则可在大脑运动区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6]。磁刺激还可以引起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血流速度增加,改善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液循环,而且这种血液供应的增加是由于小的阻力血管的扩张而不是大血管收缩所致[7,8]。rCBF的增加有利于形成新的轴突和树突,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患儿在系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交变电磁场治疗,患儿各项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交变电磁场治疗有助于CP患儿运动功能的提高,改善其康复预后。
     
    【参考文献】
    [1] 林庆,李松,刘建蒙,等. 我国六省市(区)小儿脑瘫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0):613-6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33-156.
    [3] 林庆,李松主编. 小儿脑性瘫痪[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3.
    [4] 马若飞,齐有为. 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探讨[J]. 现代康复,1999,3(2):176.
    [5] Ilic TV, Ziemann U. Exploring motor cortical plasticity using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humans. Ann N Y Acad Sci. 2005 Jun;1048:175-84.
    [6] Montagna M, Cerri G, Borroni P, et al. Excitability changes in human corticospinal projections to muscles moving hand and fingers while viewing a reaching and grasping action. Eur J Neurosci. 2005 Sep;22(6):1513-20.
    [7] Fox PT, Narayana S, Tandon N, Fox SP, et al. Intensity modulation of TMS-induced cortical excitation: Primary motor cortex. Hum Brain Mapp. 2005 Sep 13; [Epub ahead of print] .
    [8] Pecuch PW, Evers S, Folkerts HW, et al. The cerebral hemodynamic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J].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0,250(6):320-324.
    [9] Ward NS. Plasticity and the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brain. Int J Psychophysiol. 2005 Sep 20;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简介】
     义 召
        务:济南长城医院院长、泰山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
        称:主任医师、教授
        历:山东大学儿科神经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留美学者
    学术职务:泰山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脑血管病论坛核心专家
    技术特长:自1986年起,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工作业绩:完成的15项科研成果经专家评审均达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参加编写著作20部。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