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康复知识 (一)

     1.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纳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预防和矫正已有的肢体畸形,重新分配肢体有用的肌肉力量,建立新的力量平衡,稳定瘫痪的关节,最大限度地恢复瘫痪肢体的功能。手术治疗具体条件可参考以下几方面:
       患者发病2年以上,肢体肌肉瘫痪不再恢复者。
       肢体留有畸形、活动功能严重障碍,医生认为手术后能确有效果者。
       年龄在6岁以上,能配合医生检查治疗和训练者。
       需手术的肢体皮肤无破溃化脓等病变者。
       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多次手术和系统治疗,并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2.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施行手术治疗?
      在下情况下一般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肢体瘫痪是均衡性的,没有畸形以及关节的不稳定。
       肢体瘫痪或者肢体畸形较轻,运动功能不受限制。
       肢体虽然一长一短,但长短差在2厘米以内,不用手术方法即可补偿功能不良。
       中、老年患者身体条件较弱,手术后功能恢复较差,手术与否要采取慎重的态度。
      
    3.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康复训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掌握适当的训练尺度、数量和方法。训练量不够,无明显效果;而训练过量又可造成肢体的损害,比如:肌肉拉伤、关节肿胀、骨折脱位等等。所以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训练量要适当。
      训练应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轻到重。训练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任何训练都不应该引起明显疼痛。有时训练中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如果训练时发生严重疼痛,休息后又不消失,常常是操作的信号,要停止训练。如果训练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下肢浮肿,表明运动过量,也应该暂时停止训练。
      训练不应感到疲劳。如有疲劳感觉时,应休息510分钟再训练,以免过度劳累造成伤害。
      
    4.患者行走要摔倒时,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在行走时,常常有摔倒的可能,所以学会自我保护是重要的。具体办法是,要摔倒时,患者应弯曲下肢膝关节,伸出两手主动向侧面倒,肘关节要弯曲,轻柔扶地,这样就可避免遭受严重外伤。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