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患者的日常保健
脑萎缩是一种脑组织细胞相应减少而引起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脑萎缩在临床的主要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组织体积缩小的一种精神衰退性疾病,多由遗传、脑外伤、脑梗塞、脑炎、脑缺血、缺氧、脑动脉硬化、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由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多发性腔梗(也称为多发性脑软化)引起的脑萎缩,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脑萎缩起病较为缓慢,呈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的发病日期难以明确肯定。其临床的表现与脑萎缩发生的部位及程度有关。其中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痴呆、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为主。有的伴有偏瘫和癫痫发作。局灶性脑萎缩以性格改变为主;小脑萎缩以语言障碍及形体的共济失调和震颤为主。从脑萎缩的临床表现来分析,大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大脑机能衰退,二是痴呆等智能减退。大脑机能的衰退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手足发麻、情绪抑郁等;智能减退表现为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如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能力的减退,以至发生痴呆。
多发性脑梗塞好发于50~60 岁的男性,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塞较单侧容易发生痴呆。所以应该积极预防脑梗塞的复发。同时要注意病人的智能衰退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地采取正确的措施,把一些危险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该病预防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最起码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治疗上首先应该积极防治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一旦发生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应该第一时间前往有条件的专科就诊,争取在治疗的时间窗(发病6 小时内)内进行有效的医疗干预,最大限度减少脑细胞的损伤。脑血管病的致残率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则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脑梗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脑萎缩则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
“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预防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前面提到的积极防治危险因素外,饮食起居、社会活动以及人际交往诸多方面也应注重调节。
1调整生活方式
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生活有规律,注意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吸烟、饮酒,少吃高脂肪饮食等。
2清淡饮食
清淡饮食,大便通畅:便秘是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突发的最常见诱因之一,因此,中老年人保持大便通畅非常重要。平时可多吃蔬菜水果,饮食要清淡。
3增加社会活动
增加社会活动:用进废退,经常读书看报、写写算算,有规律地运转大脑,不断促进大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的活跃,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推迟脑细胞的老化,延缓脑萎缩的进程。
4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中要注意控制情绪,不要大悲大喜大怒,要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
相关文章
- 全面认识老年心理健康与科学应对策...2025-07-08
- 大脑会“生锈”!叶酸真的能帮老人...2025-07-08
- 八个步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2025-07-01
-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早...2025-07-01
- 老年居家健康宝典:预防疾病,提升...2025-06-24
- 老年疾病早知道,健康生活更长久2025-06-24
- 脑出血后怎么康复治疗2025-06-19
- 重度颅脑损伤恢复过程2025-06-19
- 头痛反复发作?中医教你辨证调治,...2025-06-17
- 头疼别烦恼!试试中医这三招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