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出这些行为信号,说明已经发育迟缓了,早发现,早预防!

    父母都希望有一个聪明、个子高、颜值高的孩子,都希望可以比别人家的宝宝更优秀,所以宝宝一出生,宝宝的健康发育方面一直是父母关注的重点,只要对宝宝好的,父母都愿意去做。

    但是对于很多新手爸妈来说,往往都是空有一颗照顾宝宝的心却没有健康有效的方法。由于对宝宝的不了解,父母很容易忽视宝宝发育异常的诸多表现,或者发现的时候宝宝已经发育迟缓了。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宝宝在出现发育迟缓问题会发出哪些行为信号,如果你家宝宝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就一定要注意了。

    其实只要父母可以做到对宝宝发育状况足够了解,宝宝的很多发育问题都能提前预防的。即便是出现问题,如果父母可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依然可以帮助宝宝回复健康状态。

    一、哪些信号说明孩子发育迟缓呢?

    运动发育落后

    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童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建议

    当宝宝处在学习独立坐、翻身、会走的月龄,这些需要大人的帮助,自己不能完成。但是之后月龄再大点这些都可以做到。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时间各不相同,因人而异。宝宝运动发育缓迟还是要尽快带他到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如果是发育迟滞,就要马上干预治疗了。

    对声音没有反应

    宝宝满月以后就有听力了,虽然听力不完善,但是家长和他说话的声音能作出反应。宝宝睡着时,我们都知道不要大声说话,发出大动静,因为这样会惊醒宝宝,就是这个道理。

    5、6个月的时候,听力就比较敏锐了,能辩别出声音的方向。宝宝的听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听到声音后,头能转向声音的方向,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宝宝2岁的时候,对声音更是敏锐。但是如果宝宝在声音小的动静下没有反应,如一些敲门声,手机铃声没有反应,对外边小动物的叫声也没有反应,宝妈就要带孩子去医院做个检查。

    建议

    新生儿听力筛查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3-5天住院期间进行。如果孩子听力筛查没有问题的话,医院不会通知复查。即使通知复查也未必是听力有问题,可能只是当时的测试环境对结果造成了影响。

    所有3岁内的婴幼儿在保健专家或家长感到听力异常时,都应使用有效的评估手段进行整体发育评估,包括各发育阶段指标的常规监测、听力技能及双亲所关心的问题等。推荐到当地指定的耳鼻喉科或听力学中心进行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语言评估。

    二、发育迟缓的早期症状

    新生儿期

    全身发硬或全身发软,自发运动减少,母亲在哺乳时婴儿难以吞咽,哭声微弱,好打挺,容易受到外界惊吓。

    2月龄

    不会微笑、要么过分安静要么持续哭闹,但是正常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会笑。

    3月龄

    动作显得迟钝呆板,俯卧时不会抬头或抬头难以维持稳定。

    4月龄

    正常的孩子已经会大笑,并且对外界刺激有反应,会用眼睛观察周围事物,发育迟缓的婴儿则不会大声笑。婴儿的肢体动作有异常,比如拇指内收,小手握拳、无法放松。

    5月龄

    无法发出与人交流的咿呀声,不能伸手抓物,表情呆板、无法与周围的人互动。

    6月龄

    仍有非对称姿势,难以自主翻身,肢体动作不协调,唤名不应,目光与外界没有交流,只会一直盯着自己的手。

    8月龄

    出现尖足,难以支撑自己站立。婴儿尖足是指孩子扶站时足跟抬起、足掌持重,扶持迈步时足跟没着地就迈第二步。

    9月龄

    无法独立坐着,必须有支撑体来维持姿势。

    10月龄

    小手不灵活,不能一只手抓住东西,必须两只手同时抓物。

    12月龄

    无法站立,与人没有任何交流性质的手势,如用手势表示你好、再见等等。

    15月龄

    学不会迈步,难以开始学习走路。

    16月龄

    语言发育迟缓,无法吐字,只能发一些不明意义的音节,不能说出一个字。

    24月龄

    年龄到达两岁,仍然无法说出两个字的词语。

    宝宝如果有这些表现,家长更要注意多关心孩子,观察孩子的动态。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不管不问。每个孩子生长发育的时间节点因人而异,家长不能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要关注自己的宝宝,不要等宝宝都出现问题了才知道着急。我们家长的责任是守护孩子健康发育成长,祝愿所有的小天使健康成长。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