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膈肌起搏器:为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带来新希望
电针联合膈肌起搏器:为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带来新希望
引 言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据研究,我国现存卒中患者超过1100万,每年新发卒中病例近250万,且每年约有110万人因卒中死亡。更令人担忧的是,卒中后常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呼吸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本文将深入探讨电针联合膈肌起搏器在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方面的应用及其显著效果。
研究背景与目的
呼吸功能障碍是指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受损,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由于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卒中的原因,因此对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电针联合膈肌起搏器对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肺功能、膈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154例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 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膈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
全文思维导图(可点击放大查看)
研究结果
表 1 两组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
FVC、MVV 及 FEV1 对比
肺功能改善
用力肺活量(FVC):治疗后,两组的FVC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治疗后,两组的MVV均增加,观察组水平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治疗后,两组的FEV1均上升,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动脉血气分析: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降低,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膈肌功能提升
膈肌运动幅度:治疗后,观察组的膈肌运动幅度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
膈肌电位(EAdi)峰值:治疗后,两组的EAdi峰值均上升,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Barthel指数(BI):治疗后,两组的BI均上升,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为显著。
讨 论
电针联合膈肌起搏器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通过电刺激促进膈肌和肺功能的恢复,有效提升了患者的通气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电针作为中西医结合的新式治疗方法,在针灸的基础上加以电刺激,增强了治疗效果。而膈肌起搏器则通过刺激膈神经,促进膈肌功能的恢复,两者结合达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结 论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
陈秋菊, 刘悦, 田玉晴, 郝振民, 王霞. 电针联合膈肌起搏器对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肺功能、膈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 42(7): 222-22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 全面认识老年心理健康与科学应对策...2025-07-08
- 大脑会“生锈”!叶酸真的能帮老人...2025-07-08
- 八个步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2025-07-01
-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早...2025-07-01
- 老年居家健康宝典:预防疾病,提升...2025-06-24
- 老年疾病早知道,健康生活更长久2025-06-24
- 脑出血后怎么康复治疗2025-06-19
- 重度颅脑损伤恢复过程2025-06-19
- 头痛反复发作?中医教你辨证调治,...2025-06-17
- 头疼别烦恼!试试中医这三招2025-06-17